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白果坪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第三季度红外线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一台安装在大白包区域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四川羚牛、亚洲黑熊、斑羚等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画面。据了解,这是继2022年在该区域首次记录到大熊猫画面后的再一次记录,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成效显著。本次拍摄时间为2023年8月18日,画面中可以看出,此次拍摄的大熊猫体型十分健硕,经专家判断,是一只成年的大熊猫,较2022年相比,拍摄地为不同点位,证实该区域大熊猫活动相对稳定。
大白包区域曾是重要的岷山生态廊道,也是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然而,由于该地区的大白包裸露的花岗岩资源丰富,开采花岗岩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2017年起,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在唐家河展开,而大白包矿场也因此被关停。
唐家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关停矿场后,积极投入了大熊猫生态栖息地修复工作。目前,唐家河已经完成了1200亩的大熊猫生态栖息地修复,并继续进行改善工作。这些努力的成果在最新的红外相机监测中得到了证实。
白果坪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发现的不仅仅是大熊猫,还包括四川羚牛、亚洲黑熊、斑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这进一步显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育成果显著,同时也说明唐家河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川陕甘大熊猫生态廊道的建设做出贡献。唐家河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宝贵的参考。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保育成果,也希望大熊猫及其他珍稀野生动物在唐家河片区的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