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这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专家学者在会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肿瘤科大科副主任张海波教授进行了一场题为 “电针用于胃癌辅助化疗患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EAG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的口头报告。这是唯一一篇来自中医领域的口头报告,也是中医肿瘤学者首次在ESMO大会上进行中医研究的口头报告,标志着中国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重要突破。
据介绍,胃癌是我国及亚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很多早中期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仍需接受辅助化疗,然而化疗常会带来各种副作用,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目前在控制肿瘤相关症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中国,在欧美国家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然而,以往的针刺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控制方面,并很少进行生存质量和疾病进展等方面的研究。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团队在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全国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该研究最终纳入了240例胃癌术后患者,结果显示,针刺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延长无病生存期(DFS)。这一结果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大型临床研究报告,证实了针刺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这个研究在ESMO大会上得到了多位全球肿瘤专家的肯定和点评,其中包括多伦多大学的Camilla Zimmermann教授等。张海波教授表示,这一结果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医针灸在胃癌化疗期间的 “减毒增效” 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中医针灸的相关研究。
中医针灸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国际关注和认可,标志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和疾病健康防护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这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支持。该研究成果的发布,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