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鲁迅长孙周令飞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自己 “90% 时间刷视频 10% 看书” 后,此言一出即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周令飞的这番言论,虽流露出直爽的性情,却由于其直白的表达与人们的传统印象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网友们对他这样的生活方式感到难以置信。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文学巨匠的后代,周令飞的时间分配应当倾向于 “90% 时间看书 10% 刷视频”,这种印象深植人心。人们自然而然地期待他能像祖辈一样孜孜不倦地汲取书本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令飞的言论不啻为一种颠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事实上,周令飞并不是第一次成为公众热议的核心。早在 2021 年,有关他作为鲁迅后代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就曾引发关注。周令飞曾自陈,继承了名贵的文学血脉,却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与鲁迅大相径庭。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涉笔成文,有意避免走上祖辈的文学之路。尽管如此,当周令飞坦陈只有 “10% 的时间投入阅读” 时,仍旧有很多人对此表示出不可置信的态度。
然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周令飞个人的爱好和生活方式,理应得到尊重。正如一位网友指出,鲁迅先生本人也盼望他的后代能有自己的追求和兴趣,甚至鲁迅的遗嘱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期愿。在当今社会,“短视频年代”的说法并不为过,短视频已成为大众消遣的主流形式。
周令飞所表达的观点也被一些人认为非常贴合时代潮流。的确,不少人将业余时间中的大部分花费在观看短视频上。短视频本身也非全无价值,其中涵盖的信息和知识亦能为人们带来启迪。在短视频平台上,专家及知识传播者的出现,无疑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尽管时代发展, “刷屏” 早已成为生活常态,但我们内心仍怀有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尊重与渴望。“书香门第”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而 “图书馆里的农民工” 等感人故事不断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视频浏览和读书习惯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它们可以和谐共存。
最后,现代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阅读的时间和量,这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对个人的多元爱好表示尊重,同时也不失传统之美,鼓励大家在现代化生活的浪潮中,坚持和继承阅读的优良传统。